“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解读报告

深度报告  2019-01-08 11:37:06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统筹地方财政高等教育资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引导支持地方高校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 


要点1:“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引领支撑高水平本科教育。“双一流”高校要率先建成一流专业,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专业。”“主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养老护理、儿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 


要点2: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包括: 
λ《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 中央政法委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λ《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俗称 “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教师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计划” “卓越法治人才计划”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卓越医生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 


这“六卓越一拔尖”到底有什么特别呢? 


1.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 

1)使命地位高远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培养人才。

 2)培养资源投入: 

  •  导师制:三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 
  • 小班化:精英小班制 
  • 个性化: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研究方向;提高学生自主深度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 
  • 国际化: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拓展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研修实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提升国际文化理解能力。  
  • 备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2. 卓越教师计划  

对计划实施高校适度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位授权点布局,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推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教师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将卓越教师培养实施情况特别是培养指导师范生情况作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小学工作考核评价和特色评选、中小学教师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名师名校长遴选培养的重要依据。《卓越教师计划院校名单》


 3. 卓越工程师计划 

  • 积极推动国家层面“大学生实习条例”立法进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接收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制度保障。探索实施工科大学生实习“百万计划”,认定一批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布局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拓展实习实践资源。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三级实施体系,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  


  •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努力使50%以上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一项训练项目或赛事活动。高校要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激发工科学生技术创新潜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等条件,建立健全帮扶体系,积极引入创业导师、创投资金等社会资源,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对接平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全球就业能力。 


 补充:新工科专业方向大数据类、云计算类、人工智能类、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类、核技术类、生物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类、脑科学类 


 4. 卓越法治人才计划

  • 重点建设12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法学专业


  • 鼓励高校开发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形成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鼓励高校深入实施主辅修制度,丰富学生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 发展“互联网+法学教育“。重点建设校际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30个左右信息化课堂教学平台、50个左右庭审直播实践教学平台。  


  • 深化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学分互认、教师互换、学生互派、课程互通等实质性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法学专业师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变革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培养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制的高素质专门法治人才。 


 5.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 

  • 建设24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打造500门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增设20个国家级新闻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50个新闻传播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课程体系,加强教研室(组)建设,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横向交叉融合。


  • 启动国际新闻传播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全媒体+国际+外语”课程体系,加强“国情教育+国际视野”的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探索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模式,深化国际传播相关新闻单位与高校合作,创新国际新闻传播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机制。


 6. 卓越农林人才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涉农高校要把高等农林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快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智库建设,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振兴。 


  • 开设“大国三农”选修课程,开展“大国三农”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农林学生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引导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乡情乡愁融入血脉中,全面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建设200个左右一流涉农专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服务“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实施农科教协同育人工程,支持一省一所农林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开展战略合作,建设30个左右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推动“引企入教”,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等农林院校与农林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建设100个左右农林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平台,建设400个左右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报告后半部分包含

6卓越1拔尖高校及专业汇总表》


点击页面下载按钮获取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xuezhangbb.com/news/121

转载说明:文章《“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解读报告》由【学长帮邦】原创发布(部分转载内容均有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标签


学长帮你填志愿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贴心的学业规划服务平台

复制 xuezhangbb01 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

高考志愿填报工具
高考志愿填报

一键生成志愿填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