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一篇就够了
学长经验 2019-03-11 06:59:44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学校综述: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nzhen),简称“港中大(深圳),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正式成立于2014年,是一所比较新的大学。
优点
(一)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运筹院以及研究生院,并设有覆盖理学、工学、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共计14个本科专业和11个研究生专业。学校教学模式以主要是中英双语教学,比较适合英语比较好的或者未来英语能力想得到更好的提升的同学。
(二)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多:
截至2018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多所国外知名学府建立联合办学项目。其中在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开展“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基础上,港中大(深圳)又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签署了“环球商务与创新”专业的合作培养协议,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学习成长,适应未来全球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此外, 学校还与明尼苏达大学签订了师资交换协议,每年从明尼苏达大学引进近十名教授来港中大(深圳)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该大学中外合作交流项目比较多,未来在物流管理或商务管理方向专业出国留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这个学校。
热门院系
学校的优势专业主要是理工科和经管类专业。其中,计算机和信息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生物信息学以及经管类的经济学、国际商务、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等。
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经济金融与物流、新型材料科学等。
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识教育是港中大(深圳)本科课程重要的一环,亦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香港中文大学素来以其全面而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著称于国际,并于2015年获得美国通识及博雅教育课程协会颁发的通识教育优化模范课程奖,成为首间来自美国以外的获奖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会在数学、科学和商学等学科上建立扎实的基础,并会掌握许多广泛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使能在所处领域内从事前沿工作。同时,他们所接受的跨学科教育,将会令其在金融、工业、政府机构,以及在学术领域进一步的深造学习中出类拔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的毕业生在他们处的领域中将成为翘楚,并会掌握许多应用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引领IT产业的未来。毕业生不仅将熟悉信息传输、储存、处理与分析的原理及技术,更能发挥创意、开发原型,并将技术转移到商业产品中。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为跨学科专业,旨在探求利用无碳能源的革命性方法,结合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传统训练,以及生物分子工程、光化学及电化学的现代元素。本专业主要在本科教育的层面回应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诉求。虽然目前有一些知名大学提供类似但侧重点略有不同的本科专业,但在中国则未有开设类似的专业方向。本专业的重点范畴包括:1. 太阳能转换(光伏、生物燃料);2. 氢能的生产和储存,及燃料电池;3. 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4. 新能源发电(热电等);5. 能源效率与节能;和6. 智能电网。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能进入包括光伏电池生产、锂离子电池和其它新能源的工业领域,以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能源研究。他们还可以加入利用能量储存或转换装置建造和运营系统的公司,例如专门从事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太阳能电站,电池驱动车辆等。
生物信息学: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有关计算生物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基因体序列与生物分子结构与它们功能与动态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研究的能力,以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从而提升医疗保健水平。
生物信息学是跨学科的课程,涵括分子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统计、数据科学。生物信息的计算方法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探索生物系统的生命过程,与从生物大数据中挖掘新颖的生物现象。
相对于一般的生物信息学课程,港中大(深圳)开设的课程将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以回应学术界、政府及业界的需求。系统生物学、算法及生物医学数据库开发将是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或业界机构的实习计划,实践研究工作。
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生物信息学的计算方法的理论与应用,计算方法涵盖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与数据科学 。
2)对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与结构生物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3)掌握基因体序列分析、生物分子模拟与数据收集管理。
4)提出对生物系统中的生物过程分析方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及
5)展现批判性与创造性的专业态度。
国际商务学:
本专业下设: 环球商务管理、环球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环球商务与创新
其中,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哥本哈根商学院这三所大学的联合项目。每届招收的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每所大学各15人),学习周期为三个学期,期间学生有机会在丹麦、加拿大、中国学习和生活。这种学习经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外文化和国际商务实践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建立精英同行间的国际网络。环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培养目标是令学生能综合运用定性研究与严谨的定量分析,掌握在当代国际商务中实体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金融资源这四类关键性资源要素的流通模式。
金融工程:(经管学院与理工学院联合办学)
本专业下设: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本课程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量及分析能力,有成为未来金融行业领袖的潜质,并能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将具备全面的金融建模与预测能力,因此能胜任对计量及分析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位与工作,例如估值、投资组合分析、资产配置、信用分析、风险模型,以及结构性融资。本课程为毕业生在投资银行、商业与企业银行,以及金融服务单位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招生条件
2018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内地计划招生范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西、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黑龙江、辽宁、天津、陕西、河北、吉林、甘肃、山西、青海及广东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内地是计划内录取,考生需参加本地高考,并按当地主管教育考试机构的要求统一报名,按照高考成绩的排名择优录取。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及上海市部分招生计划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英语单科成绩要求120分(满分150分)及以上或95分(满分120分)及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本科26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
学姐提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还对山东、广东、浙江、上海的学生开展综合评价招生。具体资料可向学长帮邦团队领取。
就业前景
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51%,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以海外为主,其中63.64%的毕业生攻读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成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平均年薪13.75万元。
1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发布201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根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51%,其中,升学比例为65.67%,就业比例为32.46%。本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来自经管学院的国际商务、经济学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其中,151位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8.68%。其中,98位选择升学深造,占该专业总毕业人数的64.90%;50位选择直接就业,占比33.11%;1位创业,占比0.66%。
80位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7.5%。其中,63位选择升学深造,占该专业总毕业人数的78.75%;15位选择直接就业,占比18.75%。
37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100%。其中,15位选择升学深造,占该专业总毕业人数的40.54%;22位选择直接就业,占比59.46%。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截至2018年12月,大学已与海内外87所全球一流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校际交换、境外访学和国际暑课等。具备境外学习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60%。
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未来智能网络、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领域逐渐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正在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目前组建了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世界各国知名院士专家领衔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院,已形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和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等多学科的研究平台。
就读体验
就读学生体验问答:
1、问:奖学金能不能拿到?我考了一百万分能不能上贵校?
答:回答不了。这是how的部分。“怎么才能读这个学校”的问题,前提可能是“我想要到这里读书”。关于how的问题我无法作答,请询问招生老师。我只能回答“我在这个学校感受到的我自己的感受“。是what 的部分,但是自我局限性非常大。
2、问:课业重不重?压力大不大?
答:要想考A的话,很重。非常重。但是看你想要在哪门课上达到什么结果,归根结底还是想要什么的问题。花多一些时间,所谓的“重一点”或者“累一点”,成绩可能可能可能就会好一点。看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在课业上面吧……人生这么短……如果真的愿意在一件事情上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的话,那但愿这件事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不管它是课业还是和课业无关联的东西)!如果是这样,好像就不存在“压力”的问题了。或者也可以说,人只要活着就有压力吧。但是这并不妨碍人类活得无比自由幸福和平静啊。跑题了,但是我觉得关键在怎么看这个问题吧……
3、问:学术资源会不会局限在成绩好的同学身上?/我要是学渣怎么办?。
答:我可能也是“学渣”中的一员。“渣”的标准在哪里?其次,第一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比较:学术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因为竞争力很大,所以我可能得不到。但是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失从“比较“的观点出发而是从”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出发的话,那我觉得一个人有可能得到全世界。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我自己啊。(题外话,最近在看一部日剧:《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有一集是本当に欲しいもの。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吧。那就先得到自己。问号。)
录取分数和专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