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8年6月,由原体育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体育艺术学院(部分专业)组建而成。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本科生2100多人、硕士生和博士生近400人。教职工95人。教授15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运动健将9人。有8个教研室,2个实验室(实训中心)。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舞蹈学(艺术体育方向)、应用心理学等五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开办于1958年,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天津市“十二五”品牌专业、“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是全国体育院校中第一个开办的专业,也是天津市高校中唯一一个特殊教育专业,是天津市“十三五”应用型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天津市“十三五”应用型专业;舞蹈学专业(艺术体育方向)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天津市“十二五”品牌专业、“十三五”应用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天津市“十二五”品牌专业、“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的遵循,着力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院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名天津市教学名师、一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市级教学团队。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残联批准建设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训中心。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硕士(体育教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四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承担着体育学和教育学学科建设任务。
学院有一个市级特色学科群、两个市级创新团队、一个市级研究中心,两名天津市“十二五”学科领军人才,两名天津市131培养计划第一层次人才。
学院注重国内外交流,与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内地的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办学愿景: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科技课堂为引领。
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2018年6月,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由原社会体育学院和健康与运动科学学院合并成立。学院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4个本科专业,分属教育学和理学2个专业门类。现有博士和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7个,包括:体育学博士一级学科下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下的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体育心理学等3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社会体育指导领域)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学院下设大众健身指导实验室,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全院共有教职员工44人,具有高级职称15人,兼职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6人。现有在校生1007人,其中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46人,本科生850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教学创新团队等称号。
运动康复专业获天津市教委品牌专业建设、“十二五”综合投资教学团队建设和天津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称号、“十三五”应用型专业群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13年获批,是国内较早招收“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技术类新专业,培养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健康卫生相关领域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近三年,该专业本科生参与的国家级“大学生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
近年来,我院各教研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项目和市、委、局级等不同课题及项目六十余项。
学院秉承全员育人方针,响应习总书记号召,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力争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体育文化学院
体育文化学院是天津体育学院五大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以文化为平台,拥有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新闻学、英语、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以及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四个学科硕士点和体育学(武术)博士点。学院形成了“博学、笃行、励志、创新”的优良学风,积极推动“文武结合、舞武结合、文艺结合”的教学理念,突出体育文化的“传承、传播、融合、创新”的发展特色;立足“京津冀”,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和优秀文化传播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发挥教师立德树人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近年来学校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单位,已经招收武术方向博士生;学院获批新增“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在2018年通过国家学位办合格评估。学院先后荣获天津市文明单位、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舞蹈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舞蹈学、新闻学、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专业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应用型专业”,得到天津市教委“十三五”综合投资建设;学院还拥有与天津市委宣传部联合共建新闻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国家武术研究院武术文史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市级、校级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拥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太极拳》,多门市级精品课和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出版了《舞蹈音乐节奏训练》等几十本各级各类专业教材,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十余项;学院建有300平米体育演播室、融合媒体实训室、智慧云语音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每个专业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十几个,教学训练场地设施齐全,学科竞赛、体育竞赛活动丰富,每年获得大量的各级各类竞赛奖励。
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打造了一支包括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教授、德艺双馨优秀教师、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奖教师、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在内的,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学缘丰富、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师资队伍。目前共计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4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拥有多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和“国际健将”、“运动健将”教师,本科学生927人,硕士研究生76人(含博士生4人)。
体育文化学院未来将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学科交融、搭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交叉发展平台,努力为社会培养掌握精湛技术水平,有厚实人文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卓越人才。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获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应用型专业称号。学院招收体育管理专业硕士和体育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
学院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正在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经验丰富、规范严谨、富有朝气的教学管理与科研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37.5%,中级职称教师占43.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研究生导师占31.3%。多位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
学院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下设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三个实践平台。“全国体育院校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体育局主办,天津体育学院联合3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并由我院承建。“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揭牌成立,力求打造成国内高水平、有特色、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青少年体育研究智库。学院设有学生会、创新创业社、全国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联合会等学生组织,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健身俱乐部、体育行业协会等单位。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