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学校现有文化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医科、管理”为主干的机电类、信息类、土建类、医学类、文化产业类、工商及公共服务类、环境与生化类、工艺美术类等八大专业群,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8大学科门类。


重点实验室

学校成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1名。现有各类省厅级科研平台27个,其中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化社科基地8个、省级特色新型智库1个、省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科研项目18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351项,校外资助总经费2.26亿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授权专利149项。学校立足地域人文优势,深入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成为第一批省社科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基地,并入选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并且是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单位。



重点学科

  

学校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向应用型转变,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2013年以来,新增21个本科专业,4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和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获省级立项,临床医学、工艺美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6个专业成为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认证,土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专业接受了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立项,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立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在学科和技能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19人次、国家级奖项1038人次、省级奖项971人次,525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可授予的学位

       

 可授予的学位有理学、文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位。

师资力量

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开展“百万聘博”工作,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外引”、“内培”和“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309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51人,占49.78%;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37人,占81.35%;专业课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达64.3%。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9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17人;福建省优秀教师6人,福建省教学名师5人;受聘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受聘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73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16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