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飞行器适航技术
安全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航天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飞行器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航海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 水声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机电学院
飞行器制造工程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产品设计(艺术类) 工业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微机电系统工程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工程力学 建筑学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动力与能源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通信工程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信息安全 测控技术与仪器 信息安全(保密方向)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商务 物联网工程
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应用物理学 材料物理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科学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 工程管理
人文与经法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软件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生命学院
生物技术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德语
教育实验学院
大类特色培养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 |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
![]() |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
![]() |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
![]() |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 |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 | 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 |
![]() | 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专业实验室(4个)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
动力学与强度
热工程信息处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
名 称 | 依托单位 | 实验室主任 |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张定华 |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赵建林 |
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高晓光 |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苑伟政 |
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潘 泉 |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动力与能源学院 | 蔡元虎 |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 李玉龙 |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 生命科学院 | 商 澎 |
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张艳宁 |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魏炳波 |
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材料学院 | 李京龙 |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何明一 |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金克新 |
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赵建林 |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周兴社 |
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苑伟政 |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范晓东 |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章卫国 |
陕西省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刘卫国 |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 | 航天学院 | 周 军 |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段渭军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段渭军 |
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刘 更 |
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史忠科 |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学院 | 高晓光 |
航空微电子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高德远 |
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航空学院 | 叶正寅 |
无人机先进气动布局与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365所 | 祝小平 |
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 理学院 | 魏炳波 |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 航海学院 | 王英民 |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 |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 杨智春 |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 动力与能源学院 | 雷 勇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 | 机电学院 | 张定华 |
工程中心
|
研究中心
|
研究所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路与系统、水声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学科: 流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
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与办学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核心工作之一,视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为有志于“三航”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人才提供发展的自由空间、干事的广阔舞台和成才的优良环境。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优良人才成长环境,不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立足内部培养,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全力为现有人才搭建成就事业的舞台,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的“翱翔人才工程”(包括杰出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翱翔学者计划、翱翔团队计划、翱翔名师计划、翱翔之星计划、引智交流计划、教师博士化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
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6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为60.2%;青年教师博士率为80.1%。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长江学者重大成就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6人,“三秦学者”2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6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9人。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13个团队。一批知名教授成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总装专业组、973、863专家组等学术组织或专业领域的专家成员,活跃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国民经济建设等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重大科技和工程领域。
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6408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34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855人,本科生14424人,留学生781人。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