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院、系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学分制2017年招生专业(类)专业名称备注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招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理科招生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理科招生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含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菁英班)理科招生

能源化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药物与食品工程菁英班)理科招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招生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含药物与食品工程菁英班)理科招生

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方向)理科招生
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理科招生

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理科招生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内燃机方向)理科招生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理科招生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招生

测控技术与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招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招生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理科招生
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招生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招生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理科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招生
信息安全理科招生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理科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招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方向)理科招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轧钢方向)理科招生

焊接技术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理科招生
电子封装技术理科招生
理学院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招生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招生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招生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试验班工商管理理科招生
会计学理科招生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招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招生
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文科招生

英语英语文理兼招

朝鲜语朝鲜语文科招生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理科招生
重点实验室
暂无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明细表

序号

学科名称

类别

批准时间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985工程”建设项目

2012.4.13

2

海洋科学

“985工程”建设项目

2012.4.13









注:“类别”栏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省(市)重点学科明细表

序号

学科名称

类别

批准时间

1

材料加工工程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2007.6.30

2

计算机应用技术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2007.6.30

3

车辆工程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2007.6.30

4

通信与信息系统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1.6.24

5

材料加工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1.6.24

6

材料学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1.6.24

7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3.12.16

8

海洋化学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013.12.16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船舶工程系、工程图学部和工程训练中心四个教学单位,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与校本部共用机械工程学科博士点。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实验教师5人,教辅人员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导5人、硕导24人,教学带头人2人,专任教师的博士化率为71%。在校本科生人数1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76人,博士研究生5人。

机械专业培养从事现代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特色是强调以机为主,机电液结合;船舶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与建造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特色是突出高速艇设计与建造技术,强化船舶工程领域的信息化技术,加强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船舶(轮机工程方向)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集轮机工程设计、制造、生产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一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特色是突出船舶主辅机及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建造技术,强化轮机工程领域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加强轮机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

学院设有机器人研究所、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机器人研究所为与校本部合办的研究所,蔡鹤皋院士担任名誉所长;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所为与威海市共建的研究机构。学院拥有机械设计、数控、机电、水平循环水槽、船舶数字化、船舶振动噪声等12个实验室,在建的有船舶生产设计及组装实验室和船舶结构力学实验室以及轮机工程的船舶柴油机拆装实验室、船舶辅助机械实验室、船用柴油机性能分析实验室等。学院科学研究以两个研究所、一个中心为依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市科技攻关和大量的横向课题,在海产品深加工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设计及仿真、机构理论及其应用、海洋新能源装置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等方向成果显著,未来将主要进行豪华游艇和工程船舶的设计与建造、船舶和码头以及海产品深加工智能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为青烟威及全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和大阪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方面,与韩国、英国、美国的多所高校达成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或意向。近三年,学院有20余名本科生赴国外交流或深造。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是我校较早成立的学科之一。在此基础上,2004年成立了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紧紧依托威海校区的地缘优势,以哈工大的优势学科专业为支撑,已发展成为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学院现有环境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3个教学单位,目前在4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环境工程(含海洋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菁英班)、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菁英班)。其中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菁英班和海洋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菁英班是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为有意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的同学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生物工程专业和菁英班实行“3+1”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3年,毕业实习1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院拥有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与哈尔滨校区共享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学生考研率保持在40%以上,在校区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出国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中欧膜技术中心1个、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个。通过10多年来的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在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纳米材料与防污防腐机制、海洋药物与天然产物化学、应用电化学与分离科学、海岸带水资源与水质保障等领域初步形成鲜明的特色,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在国家“985”工程支持下,学院将重点打造海洋生物学与纳米生物技术、海洋防污防腐机制与应用、海洋药物与天然产物分离合成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并在海洋科学的几个二级学科之间加大交叉研究力度。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项目、山东省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重要横向合作项目等课题,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励等4项。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国际化建设带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邀请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Douglas A. Loy教授每年暑期来校授课,本科生教学的国际化开拓了学生视野。



汽车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1988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联合办学,旨在按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培养汽车工业领域高级人才。1996年经过原国家教委批准,汽车工程学院整体搬迁至山东威海。

学院现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涉及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与总校共享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车辆工程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学院下设车辆与载运工程系(原车辆工程系与交通运输系合并)、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并建有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市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秦裕琨院士担任所长)、汽车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哈工大威海司法鉴定所、哈工大海创汽车内饰IMD研发中心、哈工大(威海)-威海化机流体混合技术研发中心、哈工大-华涛联合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

车辆与载运工程系紧密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对新技术的需求,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设计、开发为工程背景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电子技术、汽车零部件快速设计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热能与动力工程系以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为依托,面向电力和内燃机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站直接空冷技术(DACC)、电站IGCC技术、燃烧污染物净化技术、内燃机分布式供能技术、内燃机振动与噪声、航空器热控制技术等。交通运输系主要研究交通安全技术。交通工程系主要研究交通规划技术。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涵盖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重大专项和科技攻关等方面,并且与许多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创新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多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5%。近年来,被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录取的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在大学生汽车类国际大赛、国内大赛以及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中都曾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在国际化交流方面,目前学院与荷兰Inholland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高校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都有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2+2或3+1联合培养的学生,和参与交换生及短期实习项目的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国际化交流方面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学院的中远期发展目标是: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特色学院之一,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向国际一流大学迈进。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0人。教授17人,副教授23人,专任教师81人,实验教师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81.5%。40岁以下教师49人,占60.5%。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2641人,其中本科生2507名,硕士研究生99人、博士研究生35人。学院设有6个系、1个电工电子教研室、1个实验中心、15个研究机构。

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7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硕士授权点。本科专业分别是自动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研究生培养点分别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院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充分借助校本部学科资源,打造若干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教学团队,与校本部协调发展。在国防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总体规划要求,拓展学科方向,加强与船舶和海洋学科的交叉,培育发展船舶、海洋电子技术研究平台。学院现有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1个山东省“十二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实验室“海洋资源环境检测实验室”,在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建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山东省船海先进技术装备国际合作平台”。

近年来(2011年至2014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58项,其中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32项,部委及国防重大项目35项,企业横向合作项目69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研总经费7171万元,其中,纵向经费4789万元,横向经费1952万元,国际合作项目经费430万元。已发表学术论文20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0篇,EI检索论文125篇,受理及授权专利79项。

我院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在历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累创佳绩。曾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全国奖项和省级奖项。近三年获全国奖项11项,省级奖励300余项。972101班团支部被授予全国优秀团支部。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考研、出国达到40%,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麻省理工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国立台湾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方面,与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的多所高校达成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或意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软件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专业。学院一直秉承“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教育”的办学特点,培养研究性、创新性一流人才为学院发展目标。在学生培养中,以学生为本,以成才为中心,以一流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党团、学生会、社团为平台,注重学习方法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协同意识、自信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成才。近几年涌现六个省级先进班集体。在国际化方面, 聘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吕晨阳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盛政权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来讲学。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渠道,拟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采取3+1、3+1+1、2+2等多种形式选派留学生。

学生培养成绩优秀国内外读研的学生占毕业生40%左右,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软件学院设有软件工程专业,分为1)物联网与嵌入式软件开发、2)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3)动漫与游戏软件开发、4)移动计算方向。学院充分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综合优势,坚持“国际化,工业化,高质量,高速度”的办学理念,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的原则,加强国际合作,走国际化办学道路,按照国际标准,以工业化需求为目标,培养软件产业急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针对培养目标在国际化方面,聘请澳大利亚Bond大学吴正大教授来校讲学的基础上,积极聘请更多海外专家来校讲学,聘请英国拉夫堡大学孟庆刚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苗春燕教授等学者来讲学。加强与国内外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把校企合作引入软件产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化实践教育体系。在学生培养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锻炼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能力。与IT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开发实际项目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学院已与日本瑞萨公司合作成立了嵌入式软件联合实验室,与济南浪潮通软有限公司成立了ERP联合实验室,与韩国Com2Us游戏公司成立软件开发实验室,与北京中农信达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学生还自发创建了威软学生俱乐部。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实训,训练同学的软件开发及管理经验;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工业实习,增强同学的工业化经验和实践能力,目前已与几十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分布在哈尔滨、北京、青岛、威海、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深圳、广州、珠海、大连、济南等地;进行跨国IT公司技术认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考研及就业方面:近几年国内外读研的学生占毕业生35%左右,其中就读的国外大学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会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院校,国内大学包括清华、北大、中科院、浙大、北邮、上交、哈工大等。就业单位多为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如:微软、腾讯、阿里巴巴、雅虎、金山、用友、新浪、百度、人人、华为、浪潮、海尔等,就业地点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南京、青岛等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最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3%,就业质量高,以08级120余名学生为例,目前月薪达1万元的已经签署协议的就有20人之多。2012年毕业的本科生平均起薪可望达到月薪6000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师资队伍中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导7人,在国外取得学位的8人,博士和硕士占教师队伍90%。学院拥有一批曾在美、日、韩等国家软件企业工作多年、高学历的归国工业化师资队伍,他们担任授课任务与工业实践指导,能够完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设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基础语言、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与网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11个实验室;设有公共机房为全校计算机公共课服务;设有考试培训部和实验教学技术中心。实验室共包含计算机1100台,服务器12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科研机构包括企业智能与服务智能计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计算与应用、生物计算与生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等研究中心等,拥有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部,形成了一流的基础设施和研究环境,与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威海卡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形成了多个可供学生参与科研和实习的实践基地。近五年来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核高基重大专项以及山东省自主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30余项,横向合作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威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封装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一千余人,研究生七十余人。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及电子封装技术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学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学院还拥有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分室)、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焊接技术与表面工程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生物与医用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石墨深加工技术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兼职教师中有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博导)7人,有5人在国家相应学术组织中任副理事长以上职务。科学研究方面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和重大国防和工程建设需求,重点发展“武器装备材料与加工技术”、“特种焊接技术”、“电子封装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方向。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国防预研计划基金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我国导弹、鱼雷、卫星、空间环境模拟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院主编教材及专著18本,发表科技论文300多篇,其中100余篇被SCI检索,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省市级奖励。

学院注重学风建设,遵循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以“真材实料、锻焊大器”的目标培养学生。2014年的学院学生就业率为97.1%,读研率为47.3%,国内读研学生中有98%进入“985”高校和中科院深造,出国读研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

学院注重学术交流,目前已经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合作关系,为学院学生提供了2+2、3+2、4+2等出国留学机会。




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光电科学系和数学系,包含3个本科专业。

光电科学系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一个本科专业,一个光学研究生专业(可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光电科学系下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光子技术研究所、山东省“十二五”高校超快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国际上先进的飞秒激光系统和精微加工系统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可开出70多个光通讯和电子线路实验。超快光子技术实验室可供光信息专业本科生和光学专业研究生从事光电子技术、光通讯技术、光信息处理、激光精微加工等研究工作。光电科学系有一支结构和规模合理、凝聚力强的师资队伍,激光与光子技术团队为哈工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专业教师博士化率100%,主要来自中科院和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他们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近年来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研究课题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项奖励8项。每年都有定期的学术研讨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讲座。

数学系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并且具有独立的计算数学硕士点和应用数学硕士点,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科上。数学系按大类招生,入学两年后数学类专业分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数学系下设计算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基础数学教育研究所、仿真算法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计算数学学科于200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系师资力量雄厚,在教师中,正教授占20%,副教授占39%,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占98%,博士生导师占14%、硕士生导师占36%。数学系具有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每年发表大量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和校科研基金。数学系于2002年被评为总校级先进集体,2003年、2006年分别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师德先进单位。2013年以来,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共计13人,本科生出国出境交换共计8人。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国际、国内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奖励。




经济管理学院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养优秀的经管类专业人才,是一个国家走向成功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六个专业。学院辖两个设备先进的专业和综合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训教学软件。

经济管理学院励精图治,已经形成初见规模的学术梯队和专业培养群体。现有专任教师3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8人,副教授22人。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持、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3项,国家发改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5项。被检索论文80余篇。

经济管理学院坚持面向社会发展需求,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学方式为主线,以坚持与实践相关的教学过程及标准为质量保证,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的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分析能力,具有自觉规范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坚持实践形成科学素养的创新教育思想,倡导双主体互动,自我导向学习的人文素养教育思想。近年来,学院思想教育成果成效显著,涌现出全国先进班集体和省级、校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专业赛事为依托,形成了学生为主、立足院系、学校支持的活动格局,在“挑战杯”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33项。组织学生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是学院多年坚持的传统,并连续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由学生自主创办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刊物《萌动》、经管论坛、经管辩论赛、大学生服装节以及三下乡慰问活动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升华人格、完善自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每年约20%的同学通过继续深造、交换、访问等形式出国、出境交流。




语言文学学院

语言文学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朝鲜语、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英语系、韩国语系、中文系、大学英语教学一部、大学英语教学二部、语言实验中心等部门。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61人(专任教师57人),外籍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约90%,专任教师几乎全部具有国外访学或工作经历。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大学英语课程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探索和跟进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拓展能力。大学英语的分级、分模块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术英语、通识英语、通用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基本完成,雅思和托福出国考试英语课程渐趋成熟,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学生搭建了语言与文化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英语二学位、暑期出国英语班、外教口语角、周末英语角、语言文化节等项目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英语学习机会和资源。英语专业学生的四、八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四、六级一次性通过率远远高于全国重点高校平均水平,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学生多次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21世纪杯”全国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中国大学生韩语市场营销论文大赛中摘金夺银。

学院硬件设施完善,拥有现代化的语言实验室3个,多媒体教室12个,资料室拥有图书两万多册,学术期刊和报刊六十多种,音像等有声资料3000份,并装有1套可以接收到国外英文、韩文电台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无线电台2个。




土木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是依托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及资源优势,于2007年在威海校区新成立的教学科研机构,由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力学教研室、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土木工程灾害与防御研究中心、材料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和计算中心组成。现有教职工24名,其中教授8名(含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副教授4名,共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0名。在职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每年均有1~2位年轻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访问。另外,特聘院士2名,作为两个研究中心的顾问或名誉主任。

土木工程系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分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同时,招收结构工程学科的硕士生。此外,还与总校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土木工程学科和工程力学学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土木工程系成立7年来,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0余篇。此外,还与总校土木工程学院共同建设《有限单元法》课程,并于2010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土木工程系特别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系自2007年以来,曾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2次,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2次;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二等奖三次。

土木工程系办学起点高,专业特色鲜明,学生培养质量好,社会需求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6%以上,考研率达30~40%,国外读研率达10~20%。


可授予的学位
暂无
师资力量

 学校坚持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治学风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形成一支锐意进取、业务精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6位,教授93位,副教授217位。其中,博士生导师71位,硕士生导师241位,博士化率达到61.75%。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先后有1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师入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师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教师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另有多名教师入选“香江学者”计划及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同时,校区还聘请了包括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韩国釜山大学等多位外籍教师、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还有10名两院院士长期在威海校区工作,并建有研究所。


学生人数

学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万1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