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体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热爱教育事业,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有一定体育科研能力和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2、系统掌握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从事体育活动过程时人体身心变化的规律;掌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手段与方法。掌握基础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掌握英语的基础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句型,初步具备英语阅读、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字处理及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获得1-2个体育项目二级以上裁判证书;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良好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科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效率与效益意识、国际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等现代观念。
5、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6、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2”模式,前两学年主要完成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学年结合社会需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四、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概论、体育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生化、体育保健、运动心理学等系列实验。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