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今年本科专业招生学院为: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6607132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下设矿业工程系、资源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安全技术与管理系、放顶煤开采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等单位。学院招收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消防工程4个专业的本科生,其中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有6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领域。
学院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本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1个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均通过了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1人,教授19人,副教授26人,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1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周世宁、袁亮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已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在矿业科学和相关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获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和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1人获孙越崎博士后奖,2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评价等级为A+,我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编写教材18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目前在研科研课题1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
资源学院现有在校生1855人,其中本科生948名(含留学生3人),硕士生690名,博士生217名。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读研率保持在49%以上。2人获得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院团委获北京市“达标创优”竞赛优秀组织奖,3个团支部获共青团“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11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8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5人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10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3人获北京市优秀团员等称号,共有60余人次在北京市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奖。2017年,学院共有574名新生入学,其中本科261人、硕士生259人、博士生54人。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今后将继续以为煤炭和相关行业培养人才、科技攻关、技术服务为己任,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办出自己的水平和特色,服务于祖国建设事业。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6607160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下设能源地质系、地质工程与环境系、地球物理与信息系、测绘与土地利用系、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等五个系和地测实验中心,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3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工程”和“测绘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地质工程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9人、副教授25人、讲师16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5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1人获中国十佳优秀博士后奖,3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名师奖,3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馨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教授为我国煤田地质与矿山测绘教育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彭苏萍院士和武强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已成为我国地质和测绘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院以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实力雄厚、设备先进、成果丰硕。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年到位科研经费4000万元。
学院依托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平台各类交流项目,积极开展本科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我院本科生已参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德国佛莱贝格工业大学等名校的交流活动。
2017年地测学院在校学生1742人,其中博士生226人、硕士生571人、本科生945人。学院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学的管理,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我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学校各学院的前列。截止到2017年,毕业生中有5人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3人,1人获做出杰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1人获中国十佳优秀博士后奖,1个团支部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称号、7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称号、2个班获北京市“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示范班集体”,3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称号、27人先后获的“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首都先锋杯优秀团员、团干部”称号,共有80余人次在北京市数学物理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测绘技能大赛、地球物理竞赛、地质技能竞赛中获奖,20余人获董事会、IET、邝寿堃奖学金,多人受到校内各项的表彰,在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得多项冠军。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1243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下设矿物加工工程系、环境与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化学与应用化学系,以及教育部煤基浆体燃料工程研究中心、公共基础实验室和煤炭清洁加工与低碳利用实验室。
我院现有教职工96人,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授32名,副教授28名。实验室面积1.1万平米,拥有2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建设的学科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清洁能源学),10个博士点(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洁净能源技术与工程、矿物材料工程),17个硕士点涵盖矿业工程、化学、化工、环境、材料学等学科领域,6个本科专业(矿物加工工程(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并在矿物加工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根据2017年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最新数据,我院负责建设的矿业工程、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中国硅酸盐学会的两个二级分会——固废分会和矿物材料分会,挂靠我院。在科研与教学方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科研院所、高校长期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
近十年来,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与教育教学成果奖。在水煤浆制备、燃煤固硫、褐煤提质、煤炭地下气化、煤炭转化、清洁能源的开发、矿井水处理、非金属矿物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很多已转化为生产力。
我院努力将优势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创新型本科教学的实践,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教学以及第二课堂“四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是煤基能源加工、转化与处置领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衡水天鹰、约翰芬雷和圆之翰等大型企业在我院设置了教育基金,对在各类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予以奖励。
近三届我院应届毕业生中免试推荐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50%左右,部分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录取,每年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出国深造。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成果、在校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在全校均名列前茅。近年来,我院大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北京市化工原理学科竞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我院大学生社团结合专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绿缘根与芽”社团荣获全国百佳社团。
2018年,我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按照专业招生;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按环境类招生。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1370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下设六系一所一中心:机械电子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通信与电子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信息工程研究所、矿山机器人研究中心。
学院学科涵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6个一级学科,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5个工程领域硕士点。设有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拥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学院目前拥有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实验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机械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煤集团北京煤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中澳培训中心、中煤集团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学院具有一批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共计130人,其中教授25人,博导24人,副教授34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实验师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名。长期以来,学院在机械、自动控制、电气与电子、通讯、计算机和材料等领域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国家863、973重点及211工程平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较高级别的科研课题若干项,依托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17年学院机器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立项资助。2012年以来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
学院重视与国际高校进行交流,目前与我院专业相关的国际交流高校包括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比利时蒙斯大学等,涉及的交流项目涵盖了短期交流、2+2、3+1、3+2、4+2等多种形式。
学院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约2200名。近年来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2017年共有288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2017届毕业生升学率为50.15%,就业率为99.40%。其中推免研究生率为18%,推免至清华、北大、北航等985高校的学生占推免生比例的80%。
管理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114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前身为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经济教研室,创办于1953年,195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55年招收研究生,由苏联专家指导,1959年由中国教授招收研究生;1979年在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下设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同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了博士授予权。1997年,随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的设立,组建成立了经济管理系。1998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批准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2002年,随着学校院系调整,正式成立管理学院。2009年,我院获得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招生资格。
管理学院现设有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系、MBA教育中心、EMBA中心、能源经济研究所、中国煤炭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新型城镇化国家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同时还设有管理学院办公室、图书资料室、会计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等。管理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和4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各类学生1000余人,在编教职员工57人,教师48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21人,讲师1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91.67%。有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教育先锋教书育人标兵”称号,2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荣誉称号,近3年有2名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学院获得2013-2014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名教师获得 “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
近三年来,管理学院在能源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安全管理及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已立项国家、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30余部,发表教学与学术论文近400余篇,SCI、SSCI、EI、CSSCI检索100余篇。
管理学院注重合作与交流,先后聘任了9名专家承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2014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主办,我院承办的“第33届国际能源研讨会(IEW2014)”成功举行,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65名学者参会,外国学者120多名。2014年10月,委派我院教师分别赴安徽淮南参加“煤层气标准化数据国际会议”、出席 “世界资源型大学论坛理事会”和“第15届年会”,均做主题报告。2014年分别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佛莱贝格工业大学的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期间与佛莱贝格工业大学MBA和IMRE项目负责人洽谈学生合作培养事宜。2016年7月9日,我院承办的2016能源经济与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能源与资源"6+2" 经济管理论坛成功举行,来自美国环保协会、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奥地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神华集团公司等机构的16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管理学院每年与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校际交流活动,选拔大三、大四学生与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同学共同学习该校知名教授开设的课程,作为交换生,我院每年都会选派大三、大四本科生出国学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代表队连续参加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总决赛,分别荣获特等奖、二等奖、特等奖。参加北京市物流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参加首届“能源杯”全国大学生财务技能挑战赛获得特等奖。
管理学院在本科生教育中实施全程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各实践教学环节、各创新教学环节以及科研工作,使学生能尽早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其学习、科研、实践及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管理学院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1+1+2” 培养模式,即第1年为全校基础平台课教育;第2年为学院工商管理大类的专业平台课学习,后2年为专业课学习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训练。
2018年管理学院本科招收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三个专业,并且只招收理科学生。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1552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由5个系(工程力学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间系、建筑学系)和2个实验中心(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组成。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2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力学),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力学、土木工程),12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现在本科生每年招收310余人,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330余人,博士研究生每年录取60人左右。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现有教师1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茅以升科技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近年来共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教材2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500余篇。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111引智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在内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40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与美、英、德、法、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荷兰、波兰、丹麦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每年派出3-4名教师出访开展合作研究,并邀请20名左右国外学者前来访问讲学。学院与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议,本科生可参加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南达科塔矿业理工学院等的2+2留学交流项目,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的4+2留学交流项目,还可参加比利时蒙斯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等的出国毕业设计项目等。
学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7年学院本科毕业生209人,其中128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包括推免试硕士研究生38人,出国深造19人),升学率达61.24%,就业率达99.86%。
理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1118/66607269
理学院于2004年在学校原基础科学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与统计系、物理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体育系;现有1个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数学、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下设数学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下设计算与软件、统计与金融两个方向)。学院主要从事数学、物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数学、物理、体育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负责建设有特色的理科专业和高水平体育专项运动队。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其中外聘博导4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数学教师8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2人被评为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分别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学院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领域有较为雄厚的研究实力,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罗马第三大学以及西班牙Complutense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
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积极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高等数学”、“数学建模”、“大学物理”等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水平的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近4年来,在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中共有100余人次获奖, 在北京市大学物理竞赛中有80人次获奖,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20余人次。在北京高校运动赛事中,我校运动队荣获多个单项冠军和多个单项奖牌,这些都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理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和物理在科技、工程、金融、经济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近3年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升学率稳定在50%左右,毕业生大都在高校继续深造、或者在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每年都有本科毕业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
文法学院简介
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10-62339022
文法学院于2004年4月调整组建,主要从事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博士点;经济法学、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4个学术型硕士点,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专业硕士(JM)3个专业硕士点,以及行政管理、英语、法学(涉外方向)3个本科专业。学院承担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外语教学任务。我校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廉政研究中心挂靠我院,学院内设能源政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矿业法研究中心、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等院级科研平台。
文法学院下设外语系、行政管理系和法学系,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48人,助教6人;另有兼职教授7人,副教授1人。全院在校生999
人(其中本科生496人,研究生503人)。教师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8人,在读博士3人,部分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博士后工作经历。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有语音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活动室、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公共管理实验室等5个教学实验室、1个模拟法庭和1个英语广播电台。教学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教学资源充足。此外,学院还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有外语、社科、法律、行政管理等图书12686册,英语视听光盘502张,各类教学及研究期刊106种。
学院积极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先后在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新北京新华儿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同时连续选送相关专业同学进入教育部、中央编办研究中心等部门和机构参与实习。
学院注重多层面育人,在教学之余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文娱生活、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培养。院团委定期在学院乃至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化了团队精神,增强了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多年来,每届都有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进入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同时,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得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范德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录取。本科毕业生也可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法律事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近三年来,我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95%左右。
学校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还有水煤浆世界实验室、中日地层环境力学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2007年学校成立了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的单位。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10个学院,8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具有博士、硕士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50个博士点,96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其中兼职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130人,教授109人,副教授104人,57%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1%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中有2人分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提名奖,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2人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20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