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类)
法学,一门最古老、又是最现实的社会学科,一个自有大学出现就设立了的高等教育专门学科,等待着一切有志于挑战自我、勇于智力交锋的青年人,来复旦这个学术殿堂实现追求至高理想、又脚踏实地的职业化人才的人生设计方案。
——郭建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复旦大学法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法学发展的历程。1927年,复旦大学政治学系设法律组,为复旦大学法律学科之渊源。1929年系科改组,法律组独立成系,属法学院,为复旦大学正式建立法律系之始,此后几经撤立分合。1983年,法律学专业再度独立并成立法律学系。1994年,恢复法学院建制,包括法律学系、国际经济法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与人口研究所。2000年11月,正式成立单一法律学科的法学院。
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结构优良。现有教师58位,其中教授28位,副教授20位;31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长期(半年以上)国外研修经历的27人,在国外知名大学获硕、博士学位的14人。建国以来,该院先后有3名教授分别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及上海市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和经济法学等9个硕士学位点,以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民商法学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主办院刊《当代法学研究》。
法学院积极贯彻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努力为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提供条件,多人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项目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以来,该院教师共承担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承担省部级项目3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39项。2005年至2006年,法学院教师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法学学科第二名。法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国内权威综合性刊物和法学刊物以及美、日和港、台等海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名教师曾受各级国家机关邀请,参与法律制定和政策咨询。
法学院在教学领域富有创新和特色。该院教师主持编写推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系列教材”和“复旦大学新编法学系列教材”。6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奖;三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四位教授分别被评为“上海市教学名师”和“复旦大学教学名师”;10项教学成果分别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和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5位教师曾获“上海市育才奖”;1位教师曾获复旦大学“校长奖”;3位教师曾获“复旦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该院教师主持撰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法学院共开设课程118门,除完成本院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校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综合教育课程教学,并开设法学第二学位、校内公选课以及校际辅修课多门。
法学院在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学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教学结构合理;注重本科教材建设,该院教师编写的教材覆盖了所有开设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积极推进双语课程、专业英语和全英语教学,该院教师已编写了系统的双语课程教材、专业英语教材,开设有教育部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一门。在教学上,学院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吸收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法学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论的传授和法律实践技能的训练。“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已成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法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硬件设施,还建有模拟法庭等教学设施。
法学院现有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生1,900余人,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绩突出。“青年法学会”、“法律硕士协会”和“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实践活动,经常性举办模拟法庭、系列讲座和义务法律咨询,并进行法律援助、服务社会;办有学生法律刊物《阶梯》和《法律硕士评论》,是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本科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文科组一等奖1项,三个本科年级分获“上海市先进集体标兵”和“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3年和2005年,复旦大学法学院参赛队分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冠、亚军,两度代表中国赴美国华盛顿比赛。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冠,4名辩论队队员中有2名是当时法律系本科生。
除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外,法学院还有专为本院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多项,如美迈斯奖学金、安理奖学金、贝克·麦肯思奖学金、高特法学奖学金、众达法学奖学金、权亚法学奖学金、西蒙斯奖学金等,旨在推动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品学兼优的青年法律才俊不仅可以获得物质奖励,而且可以获得与世界著名律师事务所亲密接触的机会。
除校际交流外,法学院还积极开展院际间对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到国外一流大学法学院交流学习的机会。现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科研、教学机构有频繁的学术互访,每学期都邀请海外知名教授、法律实务工作者前来为学生授课。此外,复旦大学法学院每年还招收50余名外国留学生。
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地区流向以上海市为主,达到92.86%,其他地区还包括江苏、福建、广东、辽宁等。就业行业主要包括公司企业,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68.57%,其中以律师事务所居多,其次为公检法等机关单位,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14%;继续读研有2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出国留学1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
o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各部门法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专业基础课。
另设有以民商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为主干方向的物权法、金融法、海商法、公司法、劳动法、税法、仲裁法、信托法、银行法、证券法、担保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经济合同法、法律诊所等专业选修课。
o 知名校友
季翔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代表队辩手 美富律师事务所
我于1990年进复旦法律系学习,当时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念文科,选法律系(现法学院)是因为它是所有能保送的院系里和现实生活最贴近的。我在法律系念了7年,其间在复旦住了5年,那可能是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基本形成了日后赖以成为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结交了许多一生中的挚友,念了很多以后再也没有时间念的书,去了很多以后很难再去的地方。有时也会被法律的简约和严密之美所震撼,会沉浸于对假想案例的构建和争论中去。但由于对实践的偏执的追求,我最后没有选择学术道路。学了7年的法律,当了4年的律师之后,我仍然没有厌倦这个职业。如果你理想的职业是既能与人打交道,又要求相当的专业技能;既贴近社会生活,又提供思考的机会;既中规中矩,又不乏创造力。那么攻读法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复旦绝对是读大学的好地方。
符望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2001届毕业生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法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求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法律人才。而选择复旦法学院,不但能接触丰富的藏书、聆听精彩的讲座、参与广泛的法律实践,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一个法律人的品格,学会一个法律人的思考。我经常怀念在复旦法学院度过的7年光阴,因为除了出色的法律职业教育外,它还给我自由的思想、民主的精神以及对法治的深深信仰。虽然这些理念很难用有限的语言符号去表达,但却是每一个有志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法学作为一种“正义之学”,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操作过程,更要理解法律是作为一种追求人类正义的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假如你们最终选择把美丽的4年时光留给复旦法学院,我相信你们会慢慢体会这一点。
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高考头条资讯